序 | Preface
在时代变化和城市空间并置的酝酿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发展为开放式教学。而传统教育中相对独立的、单功能的教学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开放式教育中越来越强调的学科融合,注重生态性、体验性的复合型空间需求。如何塑造一所符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学校?上海开艺设计集团的建筑师们给出了一种答案。
区位分析 | Location Analysis
项目位于“彩云之城”——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都匀市。剑江边,西山大桥旁……这些熟悉的场景也曾是电影《无名之辈》的取景地。“无名之辈也没有比有名之辈少些什么”,这部电影里的人物如此,这座城市更是如此。
作为黔南州“一圈两翼”经济发展的龙头,都匀市将于2030年形成以剑江-马尾河-清水河为带,以都匀中心城区及东部新城为中心以及八个组团的主要服务中心为节点的“一江带两城,两心八节点”市域空间结构。
都匀市杨柳街中学位于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都匀市重点规划区域,东至剑江大道,南至红叶路,西至西山大道,北至云海路,总用地面积约29029.73㎡,总建筑面积约24575.11㎡,容积率0.85。由上海开艺设计集团贵州分院方腊团队负责设计。
设计理念 | Design Concept
[“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
“兼济天下”是个性塑造不可获取的一个部分。传统的学校机制和以一个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单元,导致了孩子们的社会性教育严重不足。因而新学校的空间设计,亟待引入大规模的社交空间。这些空间有着不同尺度、不同体量、不同程度的私密性以及丰富的情感内涵,并且相互联系。
[ 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 ]
“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是以自然为课题在自然中讲习的理想场景。如何让学生可以在自然、田园、树木之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是该项设计面临的一大挑战。
[ 和谐与平衡 ]
人的健全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成功的教育追求爱与规则的平衡。在学校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试图在自然与建造的环境、传统与现代、轴线与非轴线、水平与高低起伏、集体空间与个人空间等等的对立关系中,寻求建立一种动态平衡。
总体布局 | Overall Layout
建筑师通过集约的总体布局来适应不甚规则的用地环境,采用更个性化的建筑空间以容纳更丰富的教育设施。杨柳街中学的主要空间布局划分为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运动空间、风雨操场、宿舍及食堂。不同的功能区通过景观广场、景观带、院落景观相互连接,营造了一个功能互不干扰,而空间上又能便捷连通的互动教学空间体系。
根据周边城市空间关系及日照控制条件,运动场地位于校园西南部。教学课室与宿舍则布置在较安静的内侧区域里,整体功能划分为地上部分和地景部分。
地上部分由南至北,分为科技楼、教学楼、综合楼、宿舍、食堂五个相对清晰的功能区域。综合楼设置在教学楼和科技楼之间,方便不同年级师生的便捷到达,也符合学校软硬件资源共享的理念。
地景部分的设计,通过独特的布局方式巧妙地化解了周边的各种不利因素,避免了与供电开闭所及高压线的距离问题,通过学子广场、景观组团来连接不同楼宇体块,以此消除空间体块之间的隔离感,创造更多联结与互动的机会,打开孩子们仰望天空的视野。
向天空借空间 | Spatial Mode
该项目的设计以“创造更亲近自然与开放的教学环境”为出发点,创造出柔和、有趣的屋顶教学空间,在解决学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植入一个新的空间维度。
传统的教室大多采用多层叠加,采光仅能依靠侧窗,光照有限,空间单一。在杨柳街中学的设计中,采用了自由多变的屋顶设计,屋顶与天窗结合,创造了自然光更为充沛的教学空间。屋顶均严格设置女儿墙、栏杆,并使用防滑材料,让孩子们在部分室外或者半室外的区域也能自由活动。
结语 | Conclusion
学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筑是这一切的背景。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与教育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杨柳街中学是对基础教育空间设计的一次发展和探索。这是一座可以孕育想象、自由、奇迹的学校,而它所孕育的这座城市的未来也将不再无名。
项目地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都匀市
项目功能: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空间、办公等
设计团队:上海开艺设计集团贵州分院方腊团队
总用地面积:29029.73㎡
建筑面积:24575.11㎡
容积率:0.85
项目阶段:公示
|